没事,还是别来德国参展了。
海外业务拓展是东方日升走出去的重点。异质结Hyper-ion 伏曦系列基于210mm超薄大硅片,采用独特低温双面钝化接触、高强度合金钢边框所打造,实现了行业四个首家,包括:全面量产采用0BB、90微米厚度电池、纯银用量。
当地时间6月14日,德国太阳能光伏展览会(Intersolar Europe)在慕尼黑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球约1600家参展厂商与数万名观众齐聚于此。丰富的展览积累稳定吸引大量专业参展人士,为参展商搭建起一个商机无限的展示交流平台,是中国光伏企业拓宽海外业务范围的绝佳机会。东方日升曾表示: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作为公司光伏组件重要市场之一,公司营销团队将持续对该市场进行重点维护以及开发。2022年东方日升组件销售成绩单中,海外组件销量高达60%。东方日升携尖端产品方案参加Intersolar,即是对这一部署的践行行动
Intersolar Europe 2023慕尼黑光伏展现场泉为科技是一家集异质结电池、组件、钙铁矿、工商业储能等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运营为一体的产品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致力于向全球客户提供可靠、经济的光伏组件产品,以及贯穿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身力量。泉为科技展台现场展示的高效异质结组件产品除了产品展示,泉为科技还呈现了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5月25日,晶科能源公告称,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含流动资金)。
头部公司扩产潮隆基绿能公告称,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为什么担忧产能过剩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近期光伏茅隆基绿能最新发布的单晶硅片价格项目预计投资额约125亿元。根据通威股份规划,2023年底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38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0GW-100GW,组件产能达到80GW。
头部公司扩产潮隆基绿能公告称,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投资合作协议》。过剩担忧已遭实锤针对光伏巨头们动辄上百亿的扩产计划,投资者担心产能过剩已经出现端倪,将从上游的工业硅到多晶硅,到是硅片、电池片,然后发展到组件。
他预计,过剩导致的行业洗牌会让超过半数的光伏企业退出市场。公告显示该扩产计划共分四期,建设周期约二年,每期建设规模为拉棒、切片、电池片、组件各14GW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投产,二期项目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三期、四期项目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按照中信行业分类共有23家光伏企业,截至6月7日的近一个月,股价跌幅超过10%的企业有9家,其中包括:隆基绿能、福斯特、向日葵、TCL中环、通威股份等。引人注目的是,通威股份也公布了一份105亿元的扩产计划。
而在4月,隆基绿能更新的单晶硅报价时平均价格下调仅3%,如今一下子跌去三成,实属罕见。而在2月份,天合光能还宣布,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8.65亿元,用于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建设及补流还贷。公司拟在成都市双流区建设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光伏行业近日掀起扩产潮,产能过剩隐忧浮出水面。
5月25日,晶科能源公告称,拟在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规划建设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560亿元(含流动资金)。6月6日,晶澳科技也公布了一体化产能扩建项目,拟斥资60.2亿元投资项目为鄂尔多斯高新区年产30GW拉晶、10GW硅片、10GW组件项目。
甚至当然也有可能是到明年才会发生,但越发生得晚,可能下一轮过剩的程度就会越强。就在5月24日召开的上海SNEC光伏展会上,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表示:产能过剩可能是下个月,可能是下个季度,也可能是下半年。
板块股价整体承压业内对产能过剩的担忧已经直接反映在二级市场。而隆基也已经储备了500亿元的现金,准备迎接未来2-3年的行业洗牌。其中,182尺寸的150m厚度P型硅片最新报价较其5月11日的价格下调24%,182尺寸的130m、110m两种厚度N型硅片价格也下降近24%。6月7日,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和通威股份同时发布百亿级扩产公告,引发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担忧。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海外市场需求可以容纳下这些新增产能。截至收盘,隆基绿能股价报27.5元/股,跌幅0.58%,通威股份股价报31.51元/股,跌幅1.9%,均创一年内新低。
数据还显示,今年初截至6月7日的区间内,23家光伏企业中有19家股价整体下跌,除了振江股份、亿晶光电、上海电气和易成新能四家企业上半年股价呈现上涨趋势外,其他19家均是下跌常态。项目总体规划分为三期,其中一期为年产20GW单晶硅棒项目、12GW单晶电池项目,二期为年产12GW单晶电池项目,三期为预留扩产和配套产业链项目;同时配套建设隆基全球创新中心项目。
不过,有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俄乌战争背景下,虽然海外光伏需求在加速,但是随着欧洲能源危机的缓解,其对我国光伏产品的需求可能会下滑,因为其他国家的光伏企业也在高速布局和发展。更让人担忧的是,在全产业链均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头部企业还受热钱驱动疯狂扩产,届时价格和利润要怎么办?行业洗牌势不可挡。
4月18日,光伏老玩家天合光能公告称,拟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10GW新一代高效电池项目及相关配套辅助设施,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其中,福斯特、隆基绿能和金辰股份跌幅均超过30%,福斯特跌幅近四成,隆基绿能股价跌幅34.93%,金辰股份跌幅30.2%,通威股份跌幅11.5%%。
截至5月29日,单晶硅片P型M10 150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由6.3元人民币下调至4.36元,降幅30.8%;单晶硅片P型M6 150m厚度单晶硅片价格由至5.44元人民币下调至3.81元人民币,降幅30%。6月1日,TCL中环也公布大幅下调硅片价格的消息,最大降幅24%。但这份扩产计划收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要求企业说明扩产所需资金的具体投入与筹资计划,以及相关资金投入是否会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新建产能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几家巨头争相降价,直接反映的事实就是行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市场需求在下滑。
一期项目预计投资金额75亿元(含流动资金),二期项目预计投资金额35亿元(含流动资金),三期项目投资金额需另行预估,配套隆基全球创新中心项目预计投资约15亿元。为什么担忧产能过剩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近期光伏茅隆基绿能最新发布的单晶硅片价格
该标准由公服中心负责起草,相关新能源发电企业、电力设计院、高校等单位共同参与,规定了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内容,水平面太阳能资源、光伏阵列表面太阳能资源、光伏发电高影响气象因素的评估要求和评估报告编制的要求,以及对应的证实方法;适用于各类光伏发电项目在规划、设计、后评估等阶段的太阳能资源计算、分析和评估。该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服中心)牵头,相关新能源发电企业、电力设计院、高校等单位协作起草,规定了光伏电站气象观测及观测资料审核、数据插补、太阳辐射要素数据订正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适用于光伏电站的太阳能资源测量、调查、评估、开发利用相关的气象观测,观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审核、插补与代表年订正。
两项国家标准将为气象、能源、电力等相关单位开展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资源评估等工作提供规范技术方法和流程,支撑光伏发电合理规划、科学设计、规范建设和运维。《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评估规范》于2023年5月23日发布并实施。
太阳能领域两项国家标准《光伏电站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评估规范》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已于近日正式发布。《光伏电站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将于7月1日实施该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服中心)牵头,相关新能源发电企业、电力设计院、高校等单位协作起草,规定了光伏电站气象观测及观测资料审核、数据插补、太阳辐射要素数据订正的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适用于光伏电站的太阳能资源测量、调查、评估、开发利用相关的气象观测,观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审核、插补与代表年订正。《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评估规范》于2023年5月23日发布并实施。
《光伏电站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于2023年3月17日发布,将于7月1日实施。该标准由公服中心负责起草,相关新能源发电企业、电力设计院、高校等单位共同参与,规定了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内容,水平面太阳能资源、光伏阵列表面太阳能资源、光伏发电高影响气象因素的评估要求和评估报告编制的要求,以及对应的证实方法;适用于各类光伏发电项目在规划、设计、后评估等阶段的太阳能资源计算、分析和评估。
两项国家标准将为气象、能源、电力等相关单位开展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观测、数据质量控制和资源评估等工作提供规范技术方法和流程,支撑光伏发电合理规划、科学设计、规范建设和运维。太阳能领域两项国家标准《光伏电站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光伏发电太阳能资源评估规范》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已于近日正式发布
公司公告显示,通威股份全资子公司通威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拟与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签署《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就公司在成都市双流区投资建设年产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达成合作。来自成都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光伏产业规模近200亿元,以双流和金堂为核心承载地,已集聚通威太阳能、成都中建材光电、天合光能、川开电气、硅宝科技(密封胶)等20余家重点企业,以通威太阳能等企业为代表的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